![數位幸福學:五大策略,同時擁有效率和福祉的快意人生 數位幸福學:五大策略,同時擁有效率和福祉的快意人生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m2.book.com.tw/image/getImage?i=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img/001/079/41/0010794127.jpg&v=5b55ae63&w=348&h=348) |
售價:342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addons.books.com.tw/G/books2006/images/cart01.gif)
|
要到處比價;尋找低價及可靠的網購地方!最近我也在找數位幸福學:五大策略,同時擁有效率和福祉的快意人生的相關資訊~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SAM有幫助。SAM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;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.我有去遍尋各大購物網站momo購物、yahoo奇摩購物、博客來、PChome線上購物、ibon mart搜尋優惠價格! |
|
售價隨時會調整;特價有時效性,有需要的人動作要快!要到處比價;尋找低價及可靠的網購地方!整理了GOOGLE上關於數位幸福學:五大策略,同時擁有效率和福祉的快意人生搜尋前幾名排序的資料來輔助!最近我也在找數位幸福學:五大策略,同時擁有效率和福祉的快意人生的相關資訊~GRACE也請我幫忙收集該商品資料! |
內容簡介 「幸福的水準能跟上創新的速度嗎?」「少了科技我們會不會更幸福?」「我們要如何在眾多紛擾中找到幸福?」「我們如何教導孩子劃出與科技的界線?」
在數位化的現代,人人都被科技工具、社群媒體給迷惑, 單純的快樂、幸福愈來愈難尋。 難道追尋快樂勢必得放掉科技?揚棄生產力、效率或功利?
科技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、效率和通訊力。然而,它唯一無法為你我帶來的卻是快樂。由於科技的發達,人們的情緒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程度的憂鬱和不滿足,但情況不應該是這樣的。科技可以讓人們更快樂,而不是終結快樂。
本書作者艾美‧布蘭克森(AMY BLANKSON)與其兄長尚恩.艾科爾(SHAWN ACHOR,暢銷書《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》作者)共同創辦了好思維顧問公司(GOODTHINK),致力為個人和組織帶來有科學根據的幸福生活。艾美在本書中與讀者分享以下五大策略,能讓現代人同時擁有效率與幸福。
1穩住陣腳:集中精力,增進生產力。 2了解自我:檢視自己使用數位裝置的習慣和數據,以利充分發揮個 人潛能。 3訓練大腦:使用新興的科技,養成並維持樂觀的心態。 4為幸福營造棲地:為所在的環境打造一個適合發展快樂的空間,並 簡化周遭環境和複雜的心靈狀態。 5以特意自覺從事創新:利用現有的科技,積極塑造你我的未來。
重新思考自己應該在什麼時間點、在何處、為何,以及如何使用科技,我們將不僅能夠影響自己的幸福快樂,也能塑造社會的光明未來。本書的目標是協助你更有意識地主動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融入(或拋棄)科技,以追求最高的生產力和福祉。
這本書,是寫給所有忙著應付床頭櫃上愈來愈多充電裝置的人;寫給奮力提高生產力,卻發現自己緊盯螢幕好幾個鐘頭、結果遭致眼睛紅腫與腰痠背痛的高階主管與員工;寫給樂見電子裝置幫助孩子在車子裡或公共場所靜下來,但發現關掉螢幕後必須面對「科技風暴」的所有媽媽;也寫給被自己的數位足跡逼到無路可退,需要巧妙脫身的專業人士。 詳細資料ISBN:9789864795161 叢書系列:財經企管 規格:平裝 / 288頁 / 14.8 X 21 CM / 普通級/ 單色印刷 / 初版 出版地:台灣 本書分類:商業理財> 職場工作術> 工作哲學 本書分類:商業理財> 成功法> 自我成長 本書分類:心理勵志> 人格天賦/潛能開發  內容連載現代雜耍人生 「科技是人類有史以來干擾幸福最嚴重的因子。」這句話是許多人的結論。事實上,2005年時,身為科技革命中心點之一的《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》(MIT TECH REVIEW)提出一個問題:「科技進步是否只是無意義的奔跑?若是如此,如果我們停下來,會不會比較幸福?」該文作者指出,阿米許人(AMISH)並無汽車及網路等現代科技,然而,他們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極低,幸福度很高,而且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堪與「富比士400」(FORBES 400)美國富豪榜單上名列前茅的人相比擬。 我走訪全球,暢談幸福與科技。事實上,寫到這一段時,我才剛剛結束在德國慕尼黑對150位企業家的演說。演講之前,我先和幾位企業家談論最近的趨勢,其中一位靠過來問我:「社交媒體和科技正在摧毀我們的幸福,對吧?」我很喜歡句尾的「對吧?」這兩個字,聽起來像是唯一可能的結論。但事實並非如此。只有當我們緊抓住正在崩潰的模式不放時,干擾才會造成毀滅。 緬懷智慧型手機出現之前的生活,是很誘人的想法,但事實是,即便在當時,青少年也照樣不理會父母,一天到晚惹麻煩。小孩同樣看太多的電視、吃太少的蔬菜。企業領導者同樣 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夠用。為人父母者同樣心力交瘁地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尋找平衡。我們面對的這些問題由來已久,但如今因應之道大不相同。我們握有的工具太多(而且大都是數位工具),多到幾乎不可能逐一熟悉、再從中找出最高效者。這些工具範圍甚廣,有高價品也有自家手作,有閃閃發亮的也有單調乏味的,有流線俐落的也有麻煩笨重的。但,這些特色都無法定義出工具的用途。 明白科技必會存在之後,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與科技的複雜性共存,而不是逃避。我們需要一套使用科技的策略,激發我們的潛能,而不是造成阻礙。本書的重點,便是要找到一套在現代社會中能發揮作用的平衡算式,以決定如何將不斷流動的科技整合納入日常生活,設法增進我們的成就與幸福,而非變成絆腳石。 看完整內容連載 |
詳細商品說明 |
資料來源:博客來
h9bb20s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